中成药方证,方剂中成药

qweasj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成药方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成药方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请问中医为什么几乎不开中成药?
  2. 怎么理解中医治病在“方”不在“药”?
  3. 我是一个中年人。想自学传统中医学,应该先看哪几本中医书呢?
  4. 学好中医,哪本书最重要?
  5. 偏头痛怎么治疗?

请问中医什么几乎不开中成药?

中医治病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辩证论治,而中成药的方是固定的,很难同每一个病人药证完全合拍。不同病人既便得了同一种病也往往因性格、年龄、南方北方等地域的不同而证型各异,既使证型相同往往兼夹症也会不同,所以,依据辩证论治的原则处方用药既便主方相同也需要加减变通方可方证合拍才会有好疗效,而中成药是固定方这就导致了成药很难同每一个病人很好的方证合拍,自然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医一般不愿意开中成药。

中医是辩证用药、临证加减的学问,治的是症状,不是拿死方子治死病。药随便看看谁都会用,不用管能不能治好,不治死就行。但是疗效好的中医,从来都是在辩证用药上下的苦功夫。

中成药方证,方剂中成药-第1张图片-健康中药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成药多是经典方剂,固定不变。而病症又是复杂多变。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方如遣兵,施治如打仗。遣方用药娴熟,均在股掌之中。往往在经方中加上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使疗效更加显著。崇古而不泥古,继承而发扬。这才是衡量一个良医的造谐。

大凡用中成药者,多为西学中者,或西医套用西医。多是些慢性功能性疾病,西药效果不好时,只能寻求中成药治疗。或略懂些中药知识的中医爱好者,有病时到中药店买些成药服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商品经济时代,从业者又面临经济效益,中药方剂和成药价格相差甚远。成药一个疗程以15天计算,充其量才150元左右。方剂恐怕要一千多元了。如以成药为主,中医业者要喝西北风了。

中成药方证,方剂中成药-第2张图片-健康中药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怎么理解中医治病在“方”不在“药”?

我师傅那年和我聊一个人患胃病,请了好几个大夫开药方吃药都见效,最后找我帅傅看,师傅让他把以前捡药的单子拿来他看,师傅发现前六个大夫开的药基本是一样的,他发现在处方里的香附用法不对,香附炮制分为醋制,酒制,蜜制,盐制,称四制香附,和什么都不加的麸炒香附,别人用的都是四制香附,他改为炒香附,其它照原方,他说病人舌苔白厚腻有寒,宜用炒香附,服药后立马见效,可见药的炮制法也很重要,不光要选对药,也要把药用到恰到好处,

中医治病在“方”这完全是正确的,毫无异问,就是说治同样的病,医生的方子各有千秋,这就显示出名医和庸医来了,明医的方子治病除根了,庸医当时也治好了,过段时间又复发了。需要说明的是“方”好“药”必须好,才叫对症下药,才能精益求精。

怎么理解中医治病在“方”不在“药”,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逻辑错误,中医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全世界独特的治疗体系,缺一不可分割,中医的理、法、方、药, 应用在临床实践诊治中,起贯穿指导应用作用,是诊治全过程的四个基本内容。理,指中医理论;法,指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方,指方剂;药,指药物。即明确病因病机,确定预防措施或治则治法,组方遣药。

中成药方证,方剂中成药-第3张图片-健康中药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好像上战场,理--可以表示,为什么要打仗;法--怎么打;方--打仗的将军,指挥作用;药--打仗的士兵,负责消灭敌人;我们确定了为什么要打这场战役,思想统一了,就需要具体方法,然后军士们如何去杀敌的问题,想想,光有将军没有士兵,这仗要怎么打?中医理法方药也是同样道理,我前文给大家讲述了,中医的产生和发展,这里简单复述下,中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战争,经过不断的总结才有了今天系统的中医。

方,即方剂是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确定适当的剂型和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方剂的组成既不是随意的药物的堆砌,从方剂的形式上看,它只是一些药名、药量、剂型的直接记录,但其内涵却非常丰富。

药,即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很多药物的药理作用都大多相近,所以选择中药时,就有很多可替代。

中医既不在方也不在药,中医是重理。中医不是研究一方一药的普适性,而是研究诊断、辨证、医理的普适性。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身体失衡了,人能感受到了,就是病,能诊到就是症,产生损伤了就是疾。而同样的身体失衡,你可以在重的地方减,也可以在轻的地方加,不同医生调节平衡的角度不同,手段也自然不同,用药开方也会有差异。而病理是一致的。

药、方仅仅是中医的基础,是手段。这就如同木匠会打孔、会刨平、会切割,但是做木器还是要研究榫卯,研究了榫卯,还是不行,还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能设计,同时好木匠还会研究不同木头材料的特性,温度、湿度,地区差异这些很综合的东西。

中医是个体系,研究一方一药还是西医的方法。中医在医理指导下,推拿、针砭、药食均可治病。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医失去了医理病理,只去研究药方,就如同大树没了根和主干,只去分析树叶为啥会生长和枯萎。有理无方,可以根据药理医理创出新方;有药无理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时间、气候环境变化,药性也会有所变化,没有理论指导去调整,药和方最后也会变成摆设,要么无人敢用、要么就是药不对症,害人害己。知道几味药、几个方的用法,这不是中医,中药方剂讲求君臣佐使,讲求加减,不懂医理,开方就只能碰运气,久而久之,害了自己,害了中医。

学习中医,一定要在基础上下功夫,万不可浮于表面。

答:讲2个真实的事情,对方或药可能有所启示。

一个是我部队的同事,患胰炎住院,住院治疗就是高烧不退,后来经朋友在医院外找了一名中医,吃了2天仍不退烧,医院发了近10个病危通知书,都急的不得了啊。又去请了一名中医,中医到了之后就先看中药方说,药没有问题,中药有13味药。中医说,还是按照先前的药方,但是要每天减少一味药,可能是其中有一味药不适合。按照中医吩咐第一次把最后一味去掉,奇迹真的是出现了,当天就退烧,同事的命救回来了。

二个是我爱人,原来每天早晨跑步锻炼,坚持了近2O年,5年前突然感觉腰痛,经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姐们介绍的中医吃了大半年中药,花了近万元无一点效果。姐们又介绍了比较了解的中医院的年青医师,祖传的,又治疗不到2个月,只花了不到600元,现在好了。这个治疗期间需要躺在床上21天,必须坚持。关键的是最后一剂中药与前面的多了一味药,喝完后痛感消失。现在只要不凉着就没事。

以上的2个例子不知诸位遇到过?

我是一个中年人。想自学传统中医学,应该先看哪几本中医书呢?

我就是一个中医药爱好者,没有上过专门的医朮学校,开始想学中医药,到书店找到喜欢的就买,读那几本中医书好,我真不敢说,各喜各爱各凭各自的感觉和理解,个人观点只代表我自已。

就我自己而言 购买的书和别人送给我的医药书籍真算是不少了,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上图这套书。

这套书很全面,帮我 解决了我很多想象不到的难题。

中年人,具体得看年龄,四十岁以下最好,能系统的学习最好;***如超过四十岁,最好看点比较实用的,用于自己和家人的保健养生,即使有病也能知道怎么选择医生,能辨别出真正的中医伪中医即可。

最好的中医入门书是《医宗金鉴》,这本书能吃透,一般小病基本没问题。看它个三年五载,必定有收获。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

用八年的惨痛教训告诉你:现代简体字版的任何中医书都不能看!是任何简体字版的中医书,其中包括《黄帝内经》……等古医书,如果你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四库全书》影印件,那才知道什么叫痛心疾首。

特别是初学者,看了现代简体字版的中医书,以为老祖宗真是这么说的,根本不是呀,古中医理论中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的概念!人不是人……古中医理论的各种概念似乎都不是现代科学概念!

另外不要看民间版的古医书,多有抄写者的错误。看《四库全书》医学类影印版,繁体字的字典是《康熙字典》,网上有,随查。

一句话,古中医理论与西医的任何理论没有半点关系!

另外,《四库全书》易类、术数类是一定要先看,先知道老祖宗忙活万年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科学理论(象形科学)。有时间再看看天文算法类。

要先学习无极本体论、伏羲易经太极……这样基础理论在现代中医教材中是一个零。

看过《伤寒论》看不懂,后面看倪海厦的***学中医没看懂,后来看《四圣心源》也是没有感觉,后来看胡希恕解读的伤寒论还是不知道说的啥。

后面发现还是从学校的教材入手比较好,先学《中基》,至少看三遍,然后学《中药》,《方剂学》,方剂学选用邓中甲的***,看五遍左右,边看遍记,另外每天背一首《汤头歌诀》,这样基本就把中医基础打牢了,再学《中诊》。后面就开始研究伤寒金匮,李东垣,等等。基本也就入门了,至于要成为***,高手,这个恐怕还想多拜师等等

学好中医,哪本书最重要?

你的问题有些太局限,因为中医学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在还没有一本书能囊括所有最重要的中医技术知识,但如果你问学好中医哪些书最重要就好回答你了,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在受教育阶段学的大多都是现代语言知识,所以现代人学中医最好选择现代中医书籍学习为好,因为你能容易看懂学会,不要一开始就学古中医知识,因为如果你没经历多年中国古文化学习,传统中医知识你是多看不懂学不进去的,如果选择现代中医知识比如大中院校教材学习会很容易,我建议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这些中医基础知识学好了再深入学习中医五官科,中医骨科,中医***等等专科知识。

学中医要循序渐进,不是什么书什么书好,有人说四大经典好,但你看得懂吗?刚开始呢要从基础学起,如中药学,你连中药都不懂还学什么中医?建议先看白话歌括四佰味,或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当然也可看李时珍的药书,书很贵啦,记住其中的归经及常用量各种禁忌和毒性。然后看方剂学,诊断学,理解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如此这般,你刚入门,不要以为自己会治病了,有机遇的人可很师实习,如自己老豆去毋只有背影没背景或没钱的话只能自己找病号实习开单了,刚开始肯定会闹出很多笑话的。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再看四大经典,熟络四诊八纲,六经诊断,卫气营血诊断,能者还可学经络诊断,经络诊断是医奇难杂症的基本诊断手法,到了这里,你己经是下工了,然后有一本书非常重要,就是实用中医禁忌学,你看懂了这本书开单时就会少吃很多亏,比如说患者口干口渴,大便溏软,开些沙参石斛[_a***_]生地降火的话,那恭喜你中招了,患者不死都脱层皮。很多人说不学四大经典就不能成医,放肆了,世事洞明皆学问,能者达之,条条大道通罗马。***如你是学霸,聪明过人,悟性非常,学会了中药学及诊断学就可行医,方剂学就不需要学了。当然***如自己悟性低就不要学医了,能自学有真本事的约是千分之-=,多是泛泛之辈,自己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自学都是***医生,真医生看不起,患者也看不起,找你看病的人如临大敌,问这问那查户口,好象投资房地产一样,所以自学者必须出色过人,十二分了得,创立自己的诊断方法,开单别具一格,这样方可成为高手,给那些看不起的人以打嘴巴,好了后学者努力罢。

大医并无看很多书!上医学院,赤脚医生哬……为了糊口出狱后自学中医学。只是此人多了一个大爱之心行世,一生附子用了五吨之多。临死绝症病人上千个……亲为病人煎药十小时以上病人安然入睡无危了才离开!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书!太感人了!良医道德良心启发全中国有志之士无私奉献!相对大医学院在中国培养了无数医生……良心道德行吗?医生道德之心无法发证证明之……但可在所医病人出院后证明之!

《伤寒论》《金匮》《药性四百味》这三本要熟背,《中医基础学》《针灸治疗学》这两本要熟悉明白。这五本书OK。装"灸大夫"及"中医智库"软件。只要这些,加上你的悟性,你就能成为名医。

这不是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个系列的书。传统上,中医理论出自《黄帝内经》、佐以《难经》,药物看《神农本草经》,理法方药读《伤寒杂病论》(现在通行的是以宋本为基层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可以认为,历史上所有有成就的医生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具体到读每一本书,可以挑选一些佐读书,如读《黄帝内经》、《难经》,可以看看《类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也可以参以王冰等诸家注本;读《伤寒杂病论》,可以参以桂林本和黄竹斋的《汇通》,当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注本就更加浩如烟海了,挑三五家有名的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医书关乎生命,容错性不高,因此要挑好的版本读,如果你不了解版本区别,就挑出版商吧,首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学苑出版社也行,其它的,初学阶段不做考虑。

头痛怎么治疗?

这个问题直觉告诉我看的人少,犹豫一下还是回答,毕竟帮助人比博眼球重要。

很简单,这个药名小柴胡,一盒几元钱,大点的药店都有卖,你买中成药就行。 一次2袋,3次/天,3天见效,发作前3天服药,连续服药一周,3个周期基本治愈。和你一样的治好很多。

小柴胡出自《伤寒论》是少阳经和解剂,身侧的病都可以治,偏头痛正好在少阳经。你的偏头痛发作有时,又有方证往来寒热口苦欲呕之一。去药店买药剂师肯定告诉你不管用,推荐别的药,不用理他。

有用请关注。

如果一个医生连这个所谓的偏头痛都治不好,我敢当面跟他说:“因为你不知道病是什么,所以才会连偏头痛都治不好。”

正式的偏头痛是在头部的左边或右边,如果整个头都痛或印堂中痛的就不属于偏头痛。不过,只要是头痛,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它的病因是一样的,治疗时所用的药物也是一样的。***如治太阳痛用这种药,治脑顶痛却用那种药,这样的医生就不知道什么是病的医生,当然也就治而不愈了。

人体无论在什么部位单纯发生痛,治疗起来就一点都不难,因为治疗单纯的痛的病,其病因一样,用的药也一样,所以不难。世上最为难治的是【酸软兼一点痛】的病,难治不是不能治,而是指吃药时间特别长,可以长到连吃三五年的药才能愈。

凡是单纯只是痛的病,只要病程不长或刚刚开始,只要不是致命的部位,就一定可以治愈。如果不能把这病治愈的人,只是一个读了医药书的人,离真正的医生的称号还相去甚远,或者只是治疗其它疾病的所谓专科医生。

凡病的感觉只有几种:【痛、酸、痒、软、麻痹,然后是五种感觉的混合】,单感觉的吃药时短,混合感觉的吃药时长。另外,病程长的吃药时长,反之则短。

病程短的偏头痛,只是“小儿科”,一个医生接下了这个病,为病人用了药,却治不好的话,最好就转行去,不要再自称是医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成药方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成药方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中医 中成药 一个